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七十三章京營

關燈
第一百七十三章 京營

聽到盧飏答應了,朱翊鈞略微點了點頭,接著道:“有什麽條件你說吧,只要能抵住虎墩兔寇邊,朕都答應你。”

盧飏聞言,略一沈吟。

“那臣便說了,一是即刻調動身在遼東的宣府、薊鎮兵馬回援,令其八日到薊鎮,十五日到宣府;二是命英國公張維賢、定國公徐希文、惠國公李成棟、惠安伯張慶臻、新城侯王國興、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劉文耀以及兵部左侍郎隨臣一起出征,三是賜予臣尚方寶劍,可斬五品以下官員,可臨時看押二品以下文武官員,四是臣需要親自選兵和兵器甲胄,五是糧餉供給需由戶部三日內湊齊,同樣請戶部侍郎隨行,六是征調全城一半的郎中隨軍出征。”

盧飏提的這些條件都是為了調兵方便,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威性,要不然京營那些老爺兵們,哪個會聽他的,讓英國公、定國公、惠國公、惠安伯、新城侯和左都督一起去也是如此,京營一直是他們勳貴的禁臠,也只有他們能真的鎮住那些人。

至於大明勳貴這麽多,為什麽非得讓他們幾個去,主要還是盧飏前世泡論壇的時候,看見有人發過明末殉國的勳貴名單,這些人都是赫然在列的,他們對大明有很深的感情,拳拳報國之心還沒有泯滅,盧飏用他們比較放心。

至於讓兵部和戶部的官員隨行,主要還是怕這些文官們在家裏搗亂,帶著這些人出去,也算是拿了人質,萬一有人在後勤方面掣肘,盧飏不介意將他們全都殺了祭旗,用來平息將士們的怒火。

盧飏想的周到,不過圍觀的大佬們卻炸了鍋,聽完盧飏的話,一個個交頭接耳了起來,全然不顧督察院右都禦史李光泰咳嗽聲。

是的,督察院也沒有主官,只有一個主持工作的右都禦史李光泰,而且他這個右都禦史幹的年數也挺長了,萬歷皇帝也一直不給人家轉正。

當然李光泰也是能力不行,督察院那些人都有些不服管,而且被朝廷的各個黨派拉攏,李光泰都快成了光桿司令了。

“吵什麽吵?你們行你們去啊!”

萬歷皇帝啪的一聲將硯臺砸在了地上。

“要不方閣老你去?趙尚書你去?李侍郎你去?”

萬歷皇帝接著起身,指著方從哲、趙煥和李汝華一個接一個的問,被點到名字的人盡皆低下了頭。

“此事就這麽定了,今天晚上大夥兒都別走了,就少卿提的幾個事趕緊擬個章程,明日一早便集結軍隊,三日後出師。”

萬歷皇帝一言而決,大臣們也沒什麽意見,反正又不是讓他們去,都是勳貴們去當炮灰,他們正求之不得呢。

估計有那心理陰暗的,還想著這次能重覆土木堡之變的故事,將剩餘的勳貴一網打盡。

而且他們覺得這次跟土木堡很像,都是乳臭未幹的小年輕帶兵,而且勳貴去了不少,基本是囊括了京營的精銳,這次報銷的可能性比土木堡之變還大。

當夜,大明的文官們在梅山別墅的別院連夜辦公,不過盧飏卻沒跟著他們折騰,反正今晚也沒他的事,明日才有的他忙。

今日在紫禁城的前殿有瓊林宴,不過萬歷皇帝也沒說放他走,國難當頭,他也不能自己要求去參加。

‘娘的,這下虧大了!’

心中煩躁的盧飏索性便在別墅裏找了一間屋子呼呼的睡起了大覺。

等到第二日一早,眾臣準備給萬歷匯報的時候,才發現盧飏沒在,萬歷皇帝便命李恩找人,李恩領著一群太監在群臣辦公的隔壁將呼呼大睡的盧飏直接抓了起來。

“你這小子倒是心寬,你還真睡得著,馬上就要出征了,你一點也不著急?”

萬歷皇帝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心道:這次估計懸了,早知道派個老成持重的人領兵了,但是自己昨日已經應了,所謂金口玉言,現在改口也來不及了。

“回陛下,這幾日臣都忙著殿試和傳臚大典,昨日臣寅時就起了,一直忙活到晚上,實在困得不行,還望陛下贖罪,況且昨晚的事臣也插不上手,今日才有的臣忙,臣必須的養足精神不是。”

看盧飏這軟硬不吃的做派,萬歷皇帝也是沒辦法,只得不再理會他,直接開始看重臣們折騰了一宿的章程。

這次文官的辦事效率很高,當夜前往遼東調兵的傳令兵已經連夜出發了,至於京營出兵的章程擬的也很不錯,基本都是按照盧飏的要求來的,就是糧餉有些麻煩,戶部實在沒銀子,三萬人的開拔銀子一時也湊不齊。

沒辦法,如今事情已經火燒眉毛了,萬歷皇帝只得自己出血,從內帑拿了十萬兩銀子,算是湊齊了糧餉。

一切準備就緒,清晨一道道聖旨便從紫禁城發了出去,文官們折騰了一宿也還不能歇著,特別是兵部、戶部的官員們,最近兩天可有的他們忙了。

而盧飏卻不能走,他還得等英國公他們,雖然他是這次出征的主帥,但是那些國公們都是老資歷,沒有皇帝當面敲打,估計也不會聽盧飏的。

於是在梅山別墅,等英國公等人到了之後,萬歷皇帝開始給盧飏撐腰。

大明成化年間之後,便開始流行以文馭武,到了萬歷年間已經成了慣例,盧飏作為新科狀元,雖然年輕了一些,但也是屬於文官集團的,既然皇帝發話了,這幾個國公侯爺的也沒什麽異議。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自土木堡之變之後,京營基本算是完蛋了,自那以後,京營很少出征,所以這些勳貴雖然貴及超品,但是卻一直沒有帶兵出征的機會。

而且文官們為了防備勳貴崛起,這些年也沒少打壓他們,成化之後近二百年,大明湧現出不少優秀的將領和軍隊,不過卻沒有京營和勳貴的事。

若是說他們不眼紅,那是不可能的,沒有人喜歡混吃等死的日子,特別是這些原本歷史上殉國的勳貴,他們還是很有追求的。

於是,當他們得知是盧飏替他們爭取了這個機會,對於這個年輕人也是感激的緊,哪還會嫌棄他年輕。

他們也有自知之明,雖然他們歲數大,但是也沒有過帶兵的經驗,跟盧飏也強不到哪去。

不過萬歷皇帝也是夠意思,怕盧飏鎮不住他們,不僅當場賜了盧飏尚方寶劍,還封了盧飏欽差的名分,這下盧飏便瞬間老母雞變鴨了。

欽差大臣啊,那就相當於皇帝的特使和替身了。

為了進一步增加盧飏的權威性,萬歷皇帝還給盧飏派了一個太監監軍,這個監軍盧飏還認識,就是魏敬忠魏公公。

因為盧飏現在還是新科進士,雖然是狀元,按理說應該授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但是因為這事太急,新科進士的授官工作還沒有開始。

所以盧飏如今不僅沒有官職,而且連辦公場所也沒有,沒辦法,從梅山別墅出來之後,盧飏便隨著幾個勳貴去了五軍都督府,盧飏也只能將那裏當做臨時的辦公場所。

因為土木堡之變以後,兵部將五軍都督府的職責搶了去,於是在太祖成祖年間極其重要的五軍都督府便成了擺設,雖然也有吏員在這邊上班,勳貴們卻是很少去了,五軍都督府基本上成了勳貴們掛職領工資的地方。

一眾勳貴大佬簇擁著盧飏進了五軍都督府,這讓在裏面喝茶看邸報的官吏們好奇的緊,多少年了,這五軍都督府哪一次來過這麽多勳貴,於是便都出來看熱鬧。

“看什麽看?兩日後我等就要出兵,都回各自公事房聽令,沒來的抓緊通知,半個時辰後,我要在殿前點名,到時候來不了的,以後也不用來了。”

左都督劉文耀是目前五軍都督府的最高長官,平日也常來這邊看看,這些官吏還算怕他,聽到都督發話了,立時炸了鍋。

“出兵?”

“出什麽兵?”

“真的要出兵?”

“大人,您確定是要我們五軍都督府出兵?不是兵部?”

一眾五軍都督府的官吏聽到劉文耀的話,一個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百多年了,什麽時候輪到五軍都督府出兵了,於是便七嘴八舌的問開了。

“聖旨都領來了,那還有假?程墨程主事,趕緊帶幾個人把玄武堂打掃一下,等會兒要用,半個時辰後,所有五軍都督府的官吏都要到玄武堂前聽命,都忙活起來吧。”

劉文耀揚了揚手中的聖旨,接著給五軍都督府主事程墨安排了差事。

眾人一見果然有聖旨,便也不再懷疑,不過對於此事還有些摸不清頭腦,只得等半個時辰後再說,至於各個司沒來的人,眾人都開始通知,五軍都督府雖然是清水衙門,但好歹能領薪俸,誰也不想犯到槍口上。

一時間沈寂百年的五軍都督府忽然又喧鬧了起來。

“讓狀元公見笑了,咱五軍都督府一百多年了,從來沒有過戰事了,官吏們都有些懈怠。”

對於五軍都督府的現狀,劉文耀頗有些不好意思,旁邊的英國公等人也有些臉紅。

當年他們的祖上哪個不是名震九州的人物,可到了他們這代,卻成了混吃等死的紙上勳貴,若是心裏不慚愧,那是不可能的。

“以後就好了。”

盧飏沒有多說什麽,等程主事等人打掃完玄武堂,便進了去。

進了堂中,盧飏先將尚方寶劍擺好,又令程墨取了香爐,接著便領著眾人祭拜了一番。

盧飏神情莊重的做完這套儀式,隨後便坐了主位,魏公公則坐了此位,其餘大佬們則依次坐了,盧飏這番做派,到讓一眾勳貴也不敢小覷。

而且這些大佬們還不敢有一點怨言,沒辦法,誰讓盧飏是欽差、魏公公是監軍呢,這倆都是代表皇上來的,若是怠慢了他們,便是怠慢了皇上。

待諸位坐定,盧飏便先開了口。

“諸位公爺、侯爺、伯爺,小子年少,承蒙皇帝信任,此次奉命帶兵出征,若是有不妥當的地方,還請多擔待,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咱們可就拴在一起了,這一仗能不能成,不僅關系到小子的前途命運,同樣也關系著京營的未來,這一點諸位公爺、侯爺、伯爺肯定比我清楚,所以我希望諸位能與小子一起,共同打好這一仗。”

盧飏說的這話算是到家了,一百多年了,五軍都督府領兵的日子終於又重新開啟了,至於以後還有沒有,就像盧飏所說的,就看這一仗了。

這些勳貴們自然不希望剛開始就結束,一個個盡皆稱是,紛紛表示願意配合盧欽差打好這一仗。

對眾人的表態,盧飏很滿意,這也是他選擇京營的原因,雪中送炭要比錦上添花更能收買人心。

想了想,盧飏決定再給這些勳貴們打打雞血。

“諸位,如今我大明已到了多事之秋,遼東建奴、草原韃子、沿海倭寇、西南叛亂,以後打仗的地方多著呢,這是我們五軍都督府的機會,也是諸位的機會,能不能實現諸位先祖的榮耀,便看這次了。”

隨後盧飏便將這些勳貴老祖宗的戰績大聲在堂中念誦,直說的眾人眼淚汪汪。

這些人建功立業的心思還沒有消滅,盧飏的這針雞血打的是甚為及時,一番話說完,便都卯足了勁要打好這一仗。

盧飏看時機差不多了,便又對英國公道:“這次陛下讓出三萬人,小子不是很清楚京營現在的狀況,不知道能不能湊夠三萬人?不過小子可不想要痞子兵,必須得是能上戰場的兵的才行,英國公得給我一個準數,這是關系你我性命的事,切不可有所隱瞞。”

張維賢聞言,接著與幾人合計了一下,隨後對盧飏道:“能戰之士三萬人可能湊不夠,我等將家丁湊上,估計等湊夠兩萬人。”

說到這裏,定國公徐希文又是一臉唏噓:“想當年成祖靖難之後,我京營能戰之士不下五十萬人,可如今竟然只能湊出兩萬人來,唉!”

定國公一聲長嘆,其餘人也是唏噓不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